学思践悟新思想·砥砺奋进新征程 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心得㉔-尊龙凯时ag旗舰
我校党委坚持高质量高标准、扎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系统深入地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丰富内涵、深刻思想、精神要义,组织开展有重点、分步骤、多层次的促学活动,形成了全校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浓厚氛围
我校党委坚持高质量高标准、扎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系统深入地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丰富内涵、深刻思想、精神要义,组织开展有重点、分步骤、多层次的促学活动,形成了全校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浓厚氛围。各级基层党组织以学促思、以思促行、以行促效,不断把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全校党员干部密切联系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以及我校“双一流”建设、“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结合个人思想、工作实际撰写学习心得,进行深入思考,提出新的工作思路,拿出务实工作举措,为建设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努力奋斗!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我们党坚守初心使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是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首次提出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要求,是强化管党治党全面系统布局、协同高效推进的一个重大举措。对于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党作为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和世界上第一大政党,党的远大目标和历史使命,党的队伍的庞大规模和广泛分布,党面临的重大风险和严峻挑战,都决定只有整体地而不是局部地、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持久地而不是短暂地、高标准地而不是一般化地全面从严治党,形成一个布局合理、内容科学、要素齐备、统一高效的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这样才能把我们党建设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体制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纪检监察机构改革一体推进,着眼于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了全面覆盖、有形有力的监督网络和监督机制,体系合力逐步显现。在新征程上,高等学校健全体系,既要突出一加一大于二的优势,也要发挥层层传导的作用,更要实现一动皆动的成效。作为学校纪检监察机构,在近年良好开局的工作基础上,现阶段要在体系建设谋划推动上进一步寻求切实的工作抓手。
一是深入推动主体责任落实。《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中要求“党的机关在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监督责任同时,应当通过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提出意见建议、监督推动党委(党组)决策落实等方式,协助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因此,学校纪检监察机构应该通过及时地请示报告、提出意见建议、监督落实等方式,加大推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力度,该发声时及时发声、该出现时及时出现,确保监督无时不在。《规定》中还明确:“党委办公厅(室)、职能部门、办事机构等是党委抓全面从严治党的具体执行机关,应当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职责范围内抓好全面从严治党相关工作。”因此,学校党委各职能部门应该各司其职、各谋其政,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主责主业,一体加强教育、制度、监督和惩腐,工作中坚持和加强政治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完善制度规范体系,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正风肃纪反腐,确保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取得实效。
二是深入促进各类监督贯通融合。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学校纪检监察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主动加强与学校巡察、审计、财务、组织、人事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工作联动,推动各类监督贯通融合。要综合信访举报分析、校内巡察结论、经济责任审计、基层党建考核等成果,对学校政治生态精准画像。
三是深化构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党的二十大要求“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我们要针对人财物等重要岗位以及选人用人、人才引进、意识形态、基层党建、师德师风、学术诚信、基建后勤、招标采购、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科研经费管理、招生考试、职称评聘、评优评先、奖励补助、对外合作、附属单位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督促主责单位全面查找存在的廉政风险点,制定具体的防控措施,明确领导班子成员和具体落实责任人。这样就可以构建起清晰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也是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的一个考查清单,做好这项工作是监督权力、预防腐败,推进公开公平公正,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有效方法。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校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我校开展了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轮训工作暨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读书班,经过几天集中学习,对党的二十大精神有了更深刻的领悟,现将学习心得汇报如下。
一、回顾过去,成就辉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是时代的荣耀,也意味着新的使命,必须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道路上,继续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二、不忘初心,笃行不怠。党的二十大报告共分十五个部分,习作报告用时1小时45分钟。习在报告中再次提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作为高校教师要深刻领悟习语重心长的话。学校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病毒犹如重重大山,全校教工负重前行,抗疫消灭病毒就是为了守住校园,守住我们的学生,守住莘莘学子对学校的信任和热爱。习还说:“时代呼唤着我们,人民期待着我们。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作为教师,习的这些话激励着我们在这个特殊艰难的抗疫时期,要不忘入党誓词,不忘初心使命,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方能不负人民、不负学生。
三、开放包容、携手共进。2021年5月31日,习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在“西强我弱”的传播格局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中国国际传播话语体系的核心,在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阶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世界传播已取得显著成果。从国际社会媒体关注度来看,近年来,伴随着我国重大事件,如2021年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顺利举办,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协同世界各国共同抗疫等,国际媒体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热度不断攀升。在国际传播过程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与认可。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认为:“中国已成为多边主义的重要支柱。而我们践行多边主义的目的,就是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全面从严治党,从我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从严治党从7个方面主要任务进行了部署,我们要始终牢记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行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党的领导下更好地工作。严格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时刻牢记把党的规矩挺在前面。作为高校领导干部,我们必须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工作,全力以赴完成各项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这是对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根本规律的深刻概括。而科技、人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人类现代化的历史已经证明,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作为新时代的高校,必须抢抓机遇,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征程中,肩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要求新时代的高校必须更加凸显高质量发展主题,为国家从高等教育大国走向高等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推动高等教育整体高质量发展,高校首先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要通过进一步加强思政课和课程思政建设,把学生培育成为有理想信念、有责任担当、政治合格的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一代新人。要在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优势学科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构建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学科体系、知识体系,特别是要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日益增强的重大需求,积极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加快建设在国际、国内竞争中具有显著优势的学科。
高校要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从政策机制、激励导向、人才选拔评价等各个方面,建立适宜人才成长的良好生态和多样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既要注重培养各类适应现代化主战场的实用型人才,也要注重选拔和培养有强烈研究兴趣、甘于寂寞的基础理论研究人才,为他们在民族复兴的舞台上建功立业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和社会条件。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中优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定位和布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这是对高校发挥好三个“第一”结合点作用的再强调、再要求。过去10年来,高校获得了60%以上的国家科技三大奖励,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80%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累计培养了7700多万名高素质专业人才。高校必须更好的发挥三个“第一”结合点作用,创新培养模式,重视对学生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教育,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地方高校要从国际战略高度和民族发展全局强化使命担当,紧扣地方发展实际,坚持地方化、特色化、开放式办学理念,胸怀教育使命,心系国家未来,坚持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双向驱动。要转变发展思路,改变服务态度,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和高质量服务,从思想、实践、制度和政策上做实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篇文章。要遵循市场规律,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坚持市场化导向,强化市场调研,把市场化准则贯穿到校企合作全过程,从满足市场需求和破解企业发展短板处设课题、立项目,努力产出更多标志性成果,引领校企合作走深走实。要成立校地合作智库中心,密切关注地方发展实际,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利用校地合作平台、校企合作平台,努力打造标志性成果,提升服务成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高校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创造新辉煌。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切实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坚持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通过教学方式方法创新,有效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注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广大社会科学领域的教师和专家学者,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在课堂内外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广大师生的精神追求,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起勇毅前行的磅礴力量。
中国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0月16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这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12月1日至7日,学校举办了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读书班,通过专题学、深度学、研讨学、自主学,我深刻领悟了党的二十大精神,了解了学校在新时代、新征程下推进中国特色一流大学建设的新部署、新举措。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是我们的重要工作,对于如何学、如何在学习中推动工作,有以下几点体会:
1.要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的主题。党的二十大的主题明确宣示了我们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的重大问题。全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为指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2.深刻领会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3.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即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们要深刻领会、系统把握,特别是要把本质要求落实到各项工作之中。
4.深刻领会教育科技、人才强国、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部署。党的二十大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进一步明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二、立足教学、科研、学科建设,改革发展、坚持学思用贯通,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各项工作中
1.积极推进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文化素养。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加强教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持续深化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坚持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课程内容体系。注重挖掘专业教学资源,加强课程设计,创新教学艺术,将思想政治工作内化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2.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服务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能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实学校党委工作部署,全面推进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相关工作。把握和用好重大战略机遇,顺应发展、推动学院各项事业行稳致远。坚持高质量发展,把质量提升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申报建设工作,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专业。
3.全面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工作。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凝聚共识、促进各民族师生人际交往、感情交流和文化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汇聚起磅礴力量,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作为一名新时代外语教师,我将不忘初心,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方面勇担使命,充分发挥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的作用,严谨求实、笃行不怠,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党的二十大是开启新征程的号角,我们将全面学习、全面掌握、全面落实,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担当使命,踔厉奋发,卓越完成教书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