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对培养大学生的作用-尊龙凯时ag旗舰
牢固确立实践育人理念并认真践行,事关高等学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牢固确立实践育人理念并认真践行,事关高等学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将其作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方面,并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这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作用。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政治素质,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意义重大。应通过开辟广阔的实践通道和途径,让大学生深入到基层去了解现实,到生产一线、艰苦地区去磨炼意志、砥砺品格、增长才干,在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了解中国国情、懂得中国社会,加深对国情、党情、社情、民情的了解和把握,进而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加深对党的政策的领会和理解,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以及培养科学的人生信仰,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这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内在要求。
当代大学生是知识文化素养相对较高的青年群体,群体性心理特征突出,其心智处于成长、成熟期。特定的年龄阶段和特殊的身心特点使得大学生性情敏感,心理稳定性不足,情绪丰富且易变动,具有显著的过渡性特征。当代大学生与社会交往程度和受社会影响程度的增加,与他们大部分的活动空间主要囿于大学校园内,交往范围相对狭小,参与社会生活程度相对较低的情况并存,由此大学生道德情操普遍表现出较强的理想化、多元化和个性化色彩,与主流道德走向和社会道德要求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距离。与此同时,当前多元文化带来的多方面、多渠道、多频率的冲击对其道德观念、道德评价、道德操守的形成和巩固产生着持续、多角度、多向度的影响。在新形势面前,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的历练中受到道德感召、熏陶和体验,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起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其热爱劳动、勤俭节约、诚实守信、脚踏实地的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在社会实践中提升道德评价、道德判断、道德践行能力,由此形成与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求相适应的道德情愫。
中国成立以来,始终倡导和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当代大学生应当继承和发挥党的这一优良传统,保持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同广大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大学生走出象牙塔,深入社会、深入群众、深入生产生活第一线,在与工人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体验中,去增进对人民群众的认识,缩小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并认识和感受到自己也是人民群众的一员。到基层参加社会实践也是大学生了解普通群众的生存状态,融入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感受普通百姓的生活常态的一种方式。在社会实践中与基层民众交朋友、结对子,感知民情、体验生活,可以使他们在心灵上拉近同人民群众的距离,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同,为大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服务社会,打下“关注民生、体恤民情、为民谋利”的情感基础,这也是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