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调查报告【最新10篇】-尊龙凯时ag旗舰
在现在社会,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差异网为您精心整理了10篇《水资源调查报告》,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水资源调查报告 篇一
[关键词]潮州市 地热资源 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p314 [文献码]b [文章编号]1000-405x(2013)-6-7-2
1 地热资源及勘查开发利用现状
1.1 地热资源概况
据《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定义地热资源:即能够经济地被人类所利用的地球内部的地热能、地热流体及其有用组分。粤东地区地热资源分布广泛,潮州是粤东地区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地区之一,地热资源主要出露在侏罗纪至第四纪各地层中,与地层时代无关,只与岩性有关,大多是在砂质岩孔隙及变质岩、花岗岩等的岩石裂隙间,地热资源多沿断裂带及燕山期花岗岩体边缘和中生代火山盆地内外缘分布,潮州市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断裂构造带交汇部位。受东西向构造断裂带为紫金-饶平东西向构造带的东段,北东向构造带主要有钱东-兵营断裂带、潮安-普宁大断裂构造带、狮头岭断裂、万峰山断裂,北西向构造带主要有大南湖断裂带、富岭断裂、仙丰断裂带。近南北断裂带有坪材断裂带。潮州市温泉水温绝大多数是低温地热资源,即水温在34-90℃,仅潮州市潮安县沙溪镇东山湖温泉水温达到96-107℃;潮州市单个温泉的自流量一般较小,大多数自流流量小于500m3/d,属小型,仅潮州市潮安县沙溪镇东山湖单个温泉500-1500m3/d,属中型;潮州市温泉水质类型主要为重碳酸盐-氯化物型、重碳酸钠型及重碳酸盐-氯化物-硫化物型,矿化度一般较低,多为弱碱性或碱性水。
1.2 地热资源勘查现状
本区有记载的地质工作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当时的两广地质调查所在潮安一带进行过钨锡矿资源调查,至目前为止,全市已完成1:20万区域地质调查、1:20万航空物探测量;编制完成1:100万地质图、矿产分布图和成矿预测图;对重点矿区结合找矿进行过1:5万地质矿产调查;对潮州市区进行过1:5万城市综合地质调查;在1971-1973年,广东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进行了汕头幅、惠来幅1:20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提交了相应的地质调查报告;在1966-1976年,广东省地质局水文工程地质二大队进行了粤东沿海岸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普杏,提交了《1:20万广东省东部沿海地区水文地质普查报告》;1980年广东省地质局水文工程地质一大队完成了汕头幅、惠来幅《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通过较系统的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勘查工作,获得了大量地质、矿产资料,基本掌握了全市地区岩石的分布特征:对全市矿产资源情况已基本了解;基本查明了主要城市分布区和沿海地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特征。上述工作以小比例尺勘查为主。工作程度低。未能对潮州市地热资源作出过有针对性的勘查评价,仅潮州市潮安县沙溪镇东山湖地热田地质调查工作取得大量的成果,特别是1979年11月原广东省地质局水文工程地质二大队完成的《勘探报告》,是本次储量核实的丰要内容,水文二队在东山湖地热田勘探阶段的钻探工作于1973年12月开始,1975年3月结束,共施工33个钻孔,总进尺6572m,完成1:25万水文地质测绘45km,1:2000地质测绘12km,水文物探46km,并进行了水质分析和动态观测工作,在1978年7月完成两个生产井的施工任务,进行了以scji为主孔的多孔抽水试验,于1979年2月结束,抽水主孔深度151.19m,同时开采孔隙含热层和裂隙含热层中的地下水,根据生产井scji长期自流成果,结合长期动态观测资料,批准自流开采量1393mⅶ为东山湖地热田a级开采储量;在2002年11月-2003年5月,为配合潮安桑浦山温泉度假村的建设,广东有色金属勘察院931地质队在东山湖地热田范围内钻探建成4个自喷热矿水开采孔(zk2、zk3、zk5、zk6),实测孔口水温100℃-102℃,单孔自喷流量300-430m3/d(钻探提供自喷流量、未审核)。潮州市其它地方的地热资源未作专项调查,故需进一步开展地热资源调查工作。对地热资源的经济价值及应用远景做出评价。
1.3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据《潮州市矿业权设置方案(2011年-2015年)》指出目前潮州市地热资源取得采矿证有一个,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点仅有一个。为潮安桑浦山温泉渡假村有限公司开发利用潮安沙溪镇东山湖温泉。相比周边县市丰富的地热资源,潮州市也有多处温泉被发现,东山湖温泉、七夕井温泉、新丰扬康温泉、坪溪温泉、汤溪温泉、归湖温泉,但真正加以开发利用的仅有潮安县沙溪镇的东山湖温泉。东山湖温泉是我省少有的中温地热资源,东山湖地热水自水文二队勘探结束后(1979年),仅留下2个热水开采孔,其中一个是开采孔隙热储中热矿水供东山湖疗养院用,开采水量约70m3/d,另开采孔是生产scji,开采热矿水供养殖业用,十几年前也因井内堵塞而报废停用,后来台商在scji井位附近建设甲鱼养殖场,钻探施工两口地热开采孔,采用自喷涌水开采,涌水量约400m3/d,水温100-102℃,多年来长期涌水不断,水量、水温稳定。目前疗养院归并度假村,该井已停止抽水;甲鱼养殖场也困经营问题2009年已停止开采。2006年桑浦山温泉度假村的建设完成投入运营,采用由地热水钻孔群孔自喷合并汇集至储水仓后,再由泵输送至高位水池,直供式管道供水。目前,利用该超高温泉开发建设的东山湖温泉度假村占地面积近1000亩,建有五层高的洞穴式造型温泉山和星级度假型温泉酒店各一座,并配套会议中心、康复中心、餐饮中心、娱乐中心等,是目前粤东地区规模最大、标准最高、配套服务设施最完善的一家温泉酒店,东山湖温泉度假村成为传统旅游城市潮州的第一个4a旅游景区。其它温泉点现还未开发利用或未取得采矿证乱采较普遍。
2 潮州市地热资源开发远景评价
(1)2007年9月印发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将合理利用地热资源,推广满足环境保护和水资源保护要求的地热供暖、供热水和地源热泵技术,在夏热冬冷地区大力发展地源热泵,满足冬季供热需要,该规划中要求,到2010年我国地热能年利用量达到400万吨标准煤;到2020年,地热能年利用量将达到1200万吨标准煤,2008年12月13日,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通知》,从调查评价、编制规划、加强监测3个方面,对大力推进我国浅层地热能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部署,同时我国也颁布了其他很多包括地热资源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的促进办法,这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出台使地热能开发利用的发展前景更广阔。
(2)广东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目标是:利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热矿水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有效保护的法规和规章,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系。依法行政,强化热矿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监督管理,严格控制无序开发。在基本掌握全省热矿水资源分布状况的基础上,依靠各级管理部门共同配合,逐步完善监督管理体系。使热矿水资源勘查、开发、保护、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确保广东热矿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广东省政府部门鼓励勘查、开发利用地热资源,为潮州市地热资源勘查开发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3)根据潮州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分析,“十一五”及到2020年期间。地下热水是潮州市需求量较大的矿产资源,地下热水主要是满足市场和旅游业的需求,从发展的趋势分析,地下热水年需求量10万立方米;据《潮州市矿业权设置方案(2011年一2015年)》指出地热资源为鼓励勘查矿产,潮安沙溪地热资源点为重点开采区,根据区域经济布局和资源情况统一规划地下热水开发利用,在不突破开采总量基础上,编制地下热水开发利用专项规划,2010年后。潮州市地下热水开发要纳入规划开采,在2015年地下热水规划设置采矿权由一个增至5个;2012年5月潮州市国土资源局与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局九三一队在潮州市联合开展地热资源勘查工作,预调查江东一桑埔山地下热水资源,饶平县溻溪、所城、拓林、浮滨,潮安县沙溪、金石等地地地热资源。
(4)潮州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是广东省的“东大门”,东与福建省交界,北与梅州市接壤,西南及南面与汕头市、揭阳市相连,并享有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潮州市将大力发展旅游业,且随着潮州市的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温泉旅游、温泉文化、温泉经济发展,并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增加一定的就业机会;潮州市区地热资源生成构造条件良好。已在饶平县溻溪、所城、拓林、浮滨,潮安县沙溪、金石等多处发现地热点,地热资源丰富,能足够满足潮州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
水资源调查报告 篇二
一、中国水资源总量和水污染情况
三是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匀,旱涝灾害频仍。我国降雨主要受太平洋暖湿气流和西伯利亚寒潮的影响,不同年份、不同季节降雨量变化大,南方降雨比较丰沛,北方普遍干旱少雨,导致北方城市和沿海城市(结构性缺水)严重缺水。我国大部分地区全年降雨主要集中在春末和夏季四个月(约占全年70%以上),连续丰水或连续枯水的情况在北方尤其严重。据水利部统计,1980水文系列与19561979年水文系列相比,黄河、淮河、海河和辽河4大流域降雨量平均减少6%,地表水资源量减少17%。海河流域因沿线多为严重缺水地区,地表水资源量更是锐减41%,北少南多的水资源格局进一步加剧。
四是水资源利用效率偏低,水资源严重浪费现象并存。截止,我国农业用水利用系数仅为0.47,远低于发达国家0.70.8的水平。农业用水有一多半在输水、配水和田间灌溉过程中被白白浪费了。一些年久失修的灌区,跑冒滴漏现象严重,有效利用系数只有0.20.4。工业节水潜力巨大。按可比价格计算,我国万元gdp用水量虽然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2909立方米下降到的297立方米,但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多。
五是水污染矛盾突出。水污染主要是由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和其他面源污染造成的。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我国水体污染矛盾日益凸显。,我国污水排放量为556.7亿吨。其中:工业废水占44.2%,生活污水占55.8%。水污染主要是由cod过量排放造成的。其中,城镇生活排放cod占总排放量的60%,工业及其他排放约占40%(造纸业又占工业cod排放量的35%)。
综上所述,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和水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破解水的难题,对于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已经刻不容缓。
二、中国水价现状和已经采取的措施
价格是反映市场供求关系最直接、最灵敏的信号,是调整平衡各方面利益关系最有效的手段。如果把水资源总量、人均淡水资源量、人口增加情况看作是不变量和已知条件,供给和需求之间通过价格的变化来调节,那么未来,我们可以用来解决水问题的最有效的手段无疑是价格的设定。由于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工业发展初期,我们长期忽视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水价既不反映市场供求关系,更不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污染成本,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的短缺和水环境的恶化。特别是工业加速发展阶段,由于认识不到位,使我国再次重蹈了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而且代价更为惨重。党的十七大报告已经明确,要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这就为水价改革指明了方向。而只有当水价真正反映了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时,一个节水型社会和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体系,水环境的优化才能真正建立。
如果再考虑我国水资源的匮乏程度和治理水污染、优化水环境的需要,则水价偏低的问题则更加突出。根据国际经验:水价(自来水价格)=水资源费 供水成本(城市管网、引水渠道的建设、维护成本) 污水处理费 税金 利润。其中:污水处理费水资源费 供水成本。一个不争的基本事实是处理一吨污水的成本要远高于供一吨自来水的成本。水资源费供水成本。从我国水资源稀缺的角度考虑,水资源费需要大幅度提高,才能反映资源的稀缺性。水作为居民生活须臾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供水既是有公共产品的特点,又具有垄断性。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的职责分工看,各国政府均将引水渠、城市供排水系统的基础设施作为公共品投入,所以我国在自来水实际价格制定时所包含的供水成本和污水处理费仅指维护城市供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正常的运行维护费用。
为了缓解水资源匮乏、水污染严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水源建设和污水处理的投入。在此,仅举两例:
除中央统一出台的重大政策之外,各地政府近年来在水利工程供水、城市管网改造、污水处理等方面也增加了投入。仅上海市进入本世纪以来,投入水方面的资金就超过了100亿元。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中国政府进入本世纪以来,对解决水资源短缺、治理水污染、优化水环境已尽了最大的努力。
三、当前水价改革存在的问题和政策建议
水价改革对于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节约用水、促进治理水污染和优化水环境无疑是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仅靠价格改革是不可能完全解决中国的缺水问题和水污染治理问题的。水作为居民生活必需品,供水与污染处理行业作为带有垄断性和外部性双重属性的行业,需要在推进价格改革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把价格作为一个外生变量来予以统筹考虑。这其中的难点一是如何准确界定市场和政府的责任,即在水价中有哪些需要居民承担,哪些需由政府无偿投入?二是建立一种什么样的水的管理体制机制符合中国的国情,可以促进水环境的优化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综上所述,为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我国水价客观上有一个逐步上调的过程。但当前水价的改革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矛盾。一是越是缺水的地方,经济越不发达,群众和企业的承受能力越弱,水价越低,调整水价会增加当地企业和群众的负担,不调整水价,长期看,供水企业没有积极性,供水能力萎缩,最终将制约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水污染越严重,而由于认识不到位,结构性缺水矛盾将越来越突出。三是目前提高水价与保障居民生活基本用水需求,特别是保护低收入群体利益缺乏刚性和制度保证。四是农业用水价格低、农业用水效率低与农民承受水价上调能力弱的矛盾突出。
针对我国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严重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水管理体制和水价改革的政策建议:
其一,准确划分政府和市场的责任。供水、排水、污水处理所有基础设施应由政府无偿投入,包括新水源的开发、引水渠的建设、水资源的生态保护、补偿等。其所需资金应来源于水资源费和供排水、污水处理企业所缴纳的税金和城市公用事业附加。中央政府负责全国水资源调配规划,跨省水利工程建设;地方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源的保护开发和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等。从长远看,应将水资源费改成水资源税,纳入年度预算,专款专用。居民和社会相应承担供水管网和污水处理日常运行维护费用。
其二,改革现行水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供水、污水处理通过招标选择经营企业,政府制定相应的监管规则和服务质量标准体系,选择符合要求的中、外企业经营供水和污水处理。经营供水和污水处理的企业的投资回报率采取按高于社会资金平均投资回报率2-3个百分点核定。水价按此原则制定,水价不足以弥补投资约定由政府退税或财政补贴。这样,一方面可抑制价格不合理上涨,另一方面可减轻社会负担。
其四,足额在水价内征收污水处理费。以污水处理费占供水终端价格50%为目标,逐步调高污水处理费标准。逐步实行所有污水均经处理达标排放。在将来,污水处理制度要推广到农村地区。农村凡是实行集中供水的村庄,均应相应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特别是规模化养殖企业要考虑优先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其五,推行下游地区向上游地区补贴污水处理资金的阶梯式污水收费政策。由于水污染具有外部性,上游地区往往没有治污的内生动力,必须用制度予以约束。如长江流经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五省二市,仅靠重庆市自身治污是不够的,下游湖北应向重庆补贴一定治污资金,依次类推。重庆在收到湖北治污资金后,如不能达标排放,则应向湖北补偿罚金,这一制度可由中央政府出台统一政策,由地方政府通过谈判达成可操作性方案。重庆排污是否达标,由湖北省与重庆市环保部门共同监管。这种做法,在流域均可推广应用,而首先国家必须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
水资源调查报告 篇三
一、我区的水资源现状
水资源的状况,或者说水资源对环境的承载力可以用两个方面的指标来反映。一是水量状况,二是水质状况。通过调查了解,我区的水资源状况是这样的:水资源总量、水质状况总体均呈下降趋势。
1.水资源总量年均趋少
降雨量偏少,水资源总量逐年减少,这是近半个世纪来全球气候演变的趋势,我区亦然。水资源量趋少可以通过两项指标来大概反映:一是河道径流量和可利用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减少首先表现在河道径流量的变少。我区河流几乎都是澧水水系的源头,因而无过境水量。本行政区域内所产生的降水量,除去蒸发量和流出水资源量外,即为我区水资源总量。我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2.0亿立方米,现状水平年约为1.6亿立方米,下降了18.7%。经调查,索溪河多年平均流量为2.88m3/s,而现在每到枯水季节,索溪水库一旦不放水,索溪河基本上是干河一条。
黄龙洞断面最枯流量仅为0.19 m3/s。其次,可用水资源量不足,尤其是环境生态用水量严重不足。物体与环境两者相结合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综合体的总体系统中,为防治水污染,改善水质、美化环境,促进具环境属性水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促进国家水安全、生态安全及生态保障体系的建立,并为不断满足广大人类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和社会化高福利公共用水而协调自然生态平衡与发展所需用水,称为“环境生态用水”。
不容置疑,其中部分用水与农业用水、城市用水、特种用水是相互交叉利用的。在我国长期供用水制度中,形成工业、农业、生活传统的供用水制度,唯独环境生态用水没有列入我国的用水制度。环境生态用水是保障人民生活与健康质量的不断提高,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水生态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备用水。武陵源区作为世界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从理论角度来说,生态用水至少要达到占总用水量的20%,但我区生态用水占不到10%。就拿索溪河来说,河道用于维系水生态环境的必需水量都不能得到基本的满足,干旱少雨季节,河道断流可以说是常见现象,更谈不上河道景观用水,由此造成水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鱼虾等水生生物几乎绝迹。更有甚者,近几年来,上游的金鞭溪径流量也逐渐减少,几近断流,令人揪心。
2.饮用水源地单一,缺乏饮水安全保障
城区饮用水源主要靠索溪水库保障,这种单一的供水水源模式为饮水安全埋下隐患,一旦发生不可预见的水源安全事故,城区供水将完全中断,带来严重后果。因此,有必要考虑筹建后备水源建设问题。
3.水质状况总体呈下降趋势
根据已进行过的水质检测情况表明,我区水质状况总体呈下降趋势。水污染的来源主要是生活污染,不仅地表水如此,局部地区浅层地下水也是一样,如军地坪城区,通过水样分析,其大肠菌群数量至少要超过国家饮用水标准100倍以上。水体受到污染,直接影响到河道生命健康,破坏水生态环境。具体反应到索溪河,造成的是河床中的石头变黑,藻类等水生生物滋长,严重影响河道的容貌。
二、形成原因
(一)水资源总量减少缘由
1.降雨量减少
降雨量减少是造成水资源总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受全球大气候变暖的影响,近几年来,我区也出现了少见的持续性干旱天气。经调查,我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507mm,但自2003年以来,降雨量分别为:2003年1924.9mm,2004年为1530.3mm,2005年为1264.3mm,2006年为1291.8mm,以2006年为例,只占到正常年份的86%。
2.城镇用水多元化,用水量急剧上升
除传统的农业用水外,城市公共用水(含绿化、街道清洗、消防、城乡居民用水)、农村人畜饮水等用水呈大幅增长之势,仅索溪峪城镇每年约需水量为420万吨。1995年以前,我区城市公共用水每年的需水量为70万吨左右,至2006年为370万吨,用水量年均递增16%。2006年按人均每日180升来计算,仅外来人口用水总量就达216万吨,当年的净增用水量为32.4万吨。
3.水环境的维护未完全到位,水资源无序开发,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由于我区建区较晚,城市供水基础设施未跟上,早期所建宾馆酒店基本上都是自辟水源,其中大部分是凿井取水。抽取地下水不仅取水方便(一般都在宾馆酒店院内),而且取水成本低廉,因而各大小宾馆竟相凿井取水,至2000年仅办过证的就达52家。肆意取水不仅造成供用水秩序混乱、用水安全得不到保障,也造成了水资源的大量浪费,直接导致了水资源的短缺。经调查,到2000年,部分水井因地下水超采已无法取到水。索溪河也因军地坪城区过量抽取地下水而径流量锐减。张家界森林公园的地下水超采,可以说也是造成金鞭溪上游生态用水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2000年,地下取水引起了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并于同年出台了《禁止擅自取用地表地下水的通知》,区水务局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陆续封停了近40家取水单位。但受利益驱动,私采地下水屡禁不止,特别是2003年干旱以来,地下取水呈愈演愈烈之势。仅森林公园就有16家单位无证取水,其中地下水9家,地表水7家,总取水量近30万m3/年。可以想见,如再不采取有效措施,有效保护水资源,核心景区特别是金鞭溪,一遇干旱性天气则无充足水源,则何以成景,以何赏景。
(二)水质变差缘由
索溪河是贯穿我区全境的母亲河,不仅担负着城区供水的重要任务,也是水域风景的重要资源,是城市建设与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湖南省水功能区划的要求,索水最低应维持在二类水质水平。但索溪河水质总体维护在二类偏下,接近三类水质。造成水质变差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生活污染。索溪河生活污染不仅源头有,而且沿线都有。
按照索溪河流域来区分,索溪河的污染源主要有五处:一是上游的森林公园管理处;二是水绕四门旅游服务区;三是袁家界旅游服务区;四是天子山索道及未拆迁的居民点;五是军地坪城区至河口村沿线。虽然在森林公园管理处和岩门村分别设置了两个污水处理厂,由于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有限(森林公园全园日产生活污水约3000吨,锣鼓塔污水处理厂的日处理能力为3000吨;武陵源区日产生活污水约2.2万吨,岩门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仅为4000吨,超负荷处理能力为6000吨,即超6000吨以上基本为直排;所以在雨季基本上直排),加上排污管网未能完全收集所产生的生活污水,向河道内排污便形成了河道污染的主要来源。
水资源调查报告 篇四
我国严峻的水资源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任重道远。如此重要,水滋养了人类,但同时又让人类面临着水环境所带来的生存安全危机。对此,我对xx区的水资源与水污染概况做了调查:
xx区地表径流的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7.026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深161.5 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613亿立方米,保证率p=20%的丰水年可产径流量2.41亿立方米,保证率p=95%特枯年的可产地表径流量仅有0.2992亿立方米。xx区主要含水层:(1)第四系孔隙水含水层;(2)二迭系砂岩裂隙含水层;(3)碳酸盐奥灰裂隙岩溶水含水层;(4)火成岩风化裂隙及侵入围岩接触带裂隙水;(5)中寒武纪张夏组鲕状灰岩裂隙岩溶水含水层。
p ?qs2x (此_资_料_转_贴_于_学_习_网_报告总结_调查报告] ?qs2x
xx区主要供水水源地有3处,分别为城子~口头水源地、北下册水源地和磁村~岭子水源地。
城子~口头水源地地下水水温化学类型比较单一,系良好的饮用水水源地。xx区已经于1997年开发了“南部供水”工程,主要供xx、xx、xx等沿途乡镇的居民生活和工业用水。该工程设计日供水量5.0万m3,实际日供水量2.5万m3。
xx乡北下册水源地含水层富水性较强,水质好,易于开采,经勘探评价该水源地允许开采量为3万m3/d。xx区于1991年修建了“东水西调”工程,设计日供水3万m3,多年平均实际开采量为2.45万m3/d。
磁村~岭子水源地地下水补给来源充沛,地下岩溶裂隙发育,具有良好的导水性能及储存条件,含水层厚度大等优点。目前该水源地已建成为xx区“西水东调”工程的水源地,设计日供水2.5万m3。
地表水水源地主要是xx水库水源地,xx水库坝址位于xx区xx乡南1km, xx干流中游,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780km2。水库设计总库容18330万m3,兴利库容11280万m3,死库容715万m3,兴利水位234 m,死水位205m。是一座以防洪、灌溉、城乡供水为主的大(二)型水库,是优良的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源。xx水库规划向xx区供生活及工业用水2万m3/d。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xx区水质型污染缺水状况日益严峻,主要分布于xx河沿岸区域及xx、xx、xx等煤系地层区域,污染原因主要是xx河上游污水、沿河企业排放的废水以及煤炭等矿产资源停采后形成的地下水串层污染。
由此可见,如果不注重保护水资源水污染状况会更加严重。
保护水资源已刻不容缓,为了遏止水环境恶化的趋势,有关部门正在加大节约和保护工作的力度。召开的全国水利局长会议上,水利部部长汪怒诚提出,要转变以往比较注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对水资源的配置、节约、保护重视不够的局面,要把节约和保护水资源作为一项重大国策,实现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水利的转变。
据了解,国家将在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的基础上,采取实际步骤加强节约和保护工作。在计划上,改变以往单纯的工程计划方式上,将节约,水资源优化调度,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项目摆到重要位置,加快建设和发展。在体制上,切实加强流域管理职能,积极推进城市水务局管理体制的建立,为水资源科学配置提供体制保障。在管理上,制订和完善科学的管理科学和措施,充分利用水价,水资源等经济杠杆,采用有效的科技和经济手段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发挥综合效益。在法治上,坚决执行《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做好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配套建设,特别是《水法》的修改工作,加大执法力度,坚持依法管理水资源。在科研上,突破以往水利工程科学的科研模式,不仅要加强水利基础科学,而且要发展综合科学,交叉科学,不仅要研究水利工程特别是枢组工程问题,而且要紧紧围绕我国水利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研究各种治理措施的相互关系,科学配置,促进水资源管理和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紧密结合,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保护水资源,节约是关键。
节约用水,利在当代,功在千秋。节约水资源的方法其实很简单。
一方面要从企业开始,因为企业的用水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且企业用水一次性的较多,如果企业不节约用水,即使工人用水节约也是没什么大的帮助的。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在不经意中你就节约了多水。在此,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节水常识:刷牙浪费:不间断放水,30秒,用水约 6升节水:口杯接水,3口杯,用水0.6升。三口之家每日两次,每月可节约水486升。
洗衣浪费:洗衣机不间断采用洗涤—注水—脱水—注水—脱水方式洗涤,每次用水110升,每次可节约水55升,每日洗4次,可节水220升。另外,衣物集中洗涤,可减少洗衣次数;小件,少量衣物提倡手洗,可节约大量水;洗涤剂过量投放将浪费大量水。洗浴浪费:过长时间不间断放水冲淋,会浪费大量水。盆浴时放水过多,以至溢出,或盆浴时一边打开水塞,一边注水,浪费将十分惊人。
节水:间断放水淋浴(比如脚踏车,感应式等)。搓洗时应及时关水。避免过长时间冲淋。盆浴后的水可用与洗衣,洗车,冲洗厕所,拖地等。炊事浪费:水龙头大开,长时间冲洗。烧开水时间过长,水蒸汽大量蒸发。用自来水冲淋蔬菜,水果。
节水:炊具食具上的油污,先用纸擦拭,再洗涤,可节水。
控制水龙头流量,改不间断冲洗为间断冲洗。
洗车浪费:用水管冲洗,20分钟,用水约240升。
节水:用水桶盛水洗车,需3桶水,用水约30升。使用洗涤水,洗车水洗车。使用节水喷雾水枪冲洗。利用机械自动洗车,洗车水处理循环使用。
大家看了我的介绍都知道怎么样节约用水了吧!
1、你的观念得改变,一定要节约和保护水资源,为了钞票,为了自己,为了孙子。
2、上面的很多的方法都在推广使用,关键在于你自己是否在实施。
水资源调查报告 篇五
关键词:大山包;湿地;水环境;评价
一、引言
由于自然和人类非理性活动的影响,世界范围内的水体污染日益严重,水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生存问题摆在世人面前。其中由于人口压力大,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一些地区水资源和土地资源过度开发,超过湿地调节水循环和降解污染物的阈限,导致湿地缺水和水污染,水环境问题产生的关键是地表生态水文格局的紊乱。湿地是工农业和居民生活等的主要水源地,过度和不合理的用水己使湿地供水能力受到极大影响。
二、大山包湿地水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目前,研究水环境的评价指标主要有水质理化指标和生物学指标两大类,生物学指标又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鱼类等的种类和数量,生物多样性指数,污染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等。由于每种评价指数只能反映环境变化的几种信息,而且不同评价指标的评价对象不同。因此,采用任何一种指标,评价都不全面。要想较全面、准确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必须同时用几种不同的生物评价指数进行综合评价(郝乐友等,2005)。水质单因子指标通过物理、化学方法检测水中化学成分的含量,能直接反映水质的理化特征,是最常用的水质监测指标(金相灿等,1990,1995;舒俭民等,1998)。
水质单因子评价法即用每个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比较,采用水质参数标准指数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2005),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水质类别,其中的最高类别即为断面综合水质类别,通过评价确定各水域的主要污染因子。
大山包自然保护区的水体中过去存在水生植被类型,包括沉水植物群落和挺水植物群落,但由于修建水库以后水位抬高,丧失了供水生植被充分发育的相应环境。另外,缺少相关的动植物数量的调查数据。因此,本文采用模糊评价的方法对云南大山包湿地的水质进行评价。
三、大山包湿地水环境方法
各元素水质标准标准限值(gb3838-2002)。结合各断面的实际情况,按照监测数据和主要污染物的代表性,本文采用个参数作为评价因子,评价对象的因素集是:
u={ph、codm n、nh3-n、bod5、n、p}
水体的污染程度也是个模糊的概念,所以评价污染程度的分级标准也具有模糊特征,根据地表水的评价等级可得价集:
v={ⅰ、ⅱ、iii、ⅳ、ⅴ、劣ⅴ}
采用大山包湿地2009年所选11个断面监测的原始数据,用其平均值进行各种计算。各断面水质的浓度见表1。
用实测的浓度值分别求出不同级别水的隶属度y。下面以跳敦河水库主坝出水口的ph为例,其实测浓度为7.48mg/l,根据公式(1)可求得ph对各级水质级别的隶属度。求出6个级别的隶属度分别为:y1=0.68,y2=0.32,y3=0,y4=0,y5=0,y6=0。同理可求得跳敦河水库主坝出水口其他5项指标6个级别的隶属度从而建立模糊关系矩阵。
在确定各单项参数权重值得时候,仍以跳敦河水库主坝出水口为例,根据公式(2)可得:wph=0.182,wtp=0.078,wtn=0.065,wnh3-n=0.012,wcodmn=0.073,
wbod5=0.077,同理可求得其它10个断面的各单项参数权重为进行模糊运算,将各单项权重再进行归一化运算:根据公式(3)可以求出各个断面各单项的归一化值。
将各水质检测断面的的权重归一化结果与单因素模糊矩阵相乘,可得出各断面的综合评价向量,结果表2。
从各断面的水质级别可以看出,大山包湿地跳敦河和勒力寨水质为国家i类水质,水质较好;但大海子水质大多在iii类,局部地区达到了劣v类水质。从权重系数的计算结果来看,权重系数较大的污染因子为codm n、bod5、n、p。
于是我们可得知,大山包湿地的主要污染物是codm n、bod5、n、p。
同理,对跳敦河水库2001年的水质监测报告进行一个水质综合的评定。监测结果见表3:
(分析单位:云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2001年3月。资料来源:云南大山包黑颈鹤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报告集,2001年)
根据公式(2)和公式(3),计算出各单项的权重和归一化结果。
将跳敦河水库水质检测断面的的权重归一化结果与单因素模糊矩阵相乘,可得出跳敦河水库断面的综合评价向量,结果4。
四、结论
从水质综合评价结果来看,跳敦河水库水质属于国家i类水质。但是从一些水质检测项目来看,应该引起注意,从镉、铅的隶属度看,属于二、三级水质,说明跳敦河水库还是存在一些污染。从2001年到2009年跳敦河水库的水质都属于国家i类水质。但从一些污染指标来看,有富营养化的趋势。
从两个时段来看,跳敦河水库的tp在增加,说明水库水体有富营养化的趋势。另外,单从2009年的检测结果来看,说明tp的增加主要是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离水库越远tp值越大。
另外,保护区内的村寨,如乡政府所在地大羊窝、雁鹅塘,由于直接排放各种污水,没有厕所及垃圾坑等卫生设施、设备,局部地区对湿地水源已造成污染。(作者单位:昭通学院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郝乐友,武中强,朱丹。扎龙湿地水环境评价与保护措施[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5,32(1):82-83.
[2]胡健生,吴金亮,党承林等。云南昭通大山包自然保护区越冬黑颈鹤的动物性食物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6):459-461.
[3]金相灿,屠清英。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规范[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286-302.
[4]金相灿。中国湖泊环境[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5.427-433.
[5]舒俭民,宋福,傅德黔,等。长江源区浮游生物调查初报[j].中国环境监测,1998,14(5):7-9
[6]云南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1:20万昭通幅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r],1979
[7]云南省地质矿产局。云南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0
[8]云南省昭通市农业区划,云南省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成果资料—03—01。昭通市农业区划办公室。
水资源调查报告 篇六
关键词:小课题;科学;“三结合”;“四方法”;五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6-0070-03
从教科学十余年,多次参加培训和学习。纵观现在的科学课教学,对照《课程标准》,仍存在以下不足:
1.课堂不自由。科学课教材从表面上看内容不多,教学时间很宽裕,而实际上其含量非常大,内容方面涉及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多领域的知识,而且有些研究活动跨越时间长,甚至一个学期都无法完成。由于教学时间的仓促,束缚了教师和学生的手脚,影响了学生科学探究活动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2.课程不开放。《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教学应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表现为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应该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使得课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这种开放性还表现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但现实教学中,我们的科学课还基本上都停留在教师主导的课堂,对象单一、内容封闭,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学习。
3.探究不深入。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是探究。探究既是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在参与探究时,学生要描述物体和事件,提出问题,作出解释,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对所作解释加以检验,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意见与别人交流。但现在我们很多科学探究活动中,孩子们都是在教师的设计下进行所谓的“为探究而探究”,孩子们的探究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探究。
4.目标难落实。《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本次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学习打好基础。”教科学不能只教结论、教答案,而要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既学会科学知识,又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发展科学思维、提高科学素养。但由于种种原因,束缚了我们许多教师,使得以上很多目标难以落实。
因此,需要我们更多考虑革新学习科学的方式。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不可能都采用科学探究的方式进行,有时需要在激发学生科学兴趣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一些探究活动。课外探究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还能充实学生的科学生活经验。小课题研究是一种研究性学习,也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方式。它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一课题(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的探究性学习。其目的营造探究活动的天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笔者从2005年开始,根据学校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需要,让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与学校科技教育紧密结合,尝试小学科学小课题研究。
一、“三个结合”――引导学生提出课题
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比它的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因为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或从新的角度来分析一个老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为了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发现问题,应做到“三个结合”,让学生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确立研究小课题的内容。
1.小课题研究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结合。小课题研究的活动内容设置要紧扣小学科学教材内容,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提出研究课题。例如,学生在学习《我们的食物安全吗》一课时,对“食物的安全问题”产生了兴趣,教师就组织学生以这个问题作为探究课题,让他们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探究活动。
2.小课题研究与日常生活问题结合。小学科学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情况,让大自然与社会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大课堂。例如,2008年结合丹阳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以《身边的绿色》为主题,组织学生深入社区进行各类小课题研究活动;2009年,在教学“水资源”时,以《丹阳水资源》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
3.小课题研究与校园文化活动结合。科技教育是学校教育内容之一,红红火火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供了活动平台,也为小学科学教学提供了实践创新的舞台。小课题研究与校园科技文化活动紧密结合,成为我校科技活动的特色。为了创建绿色学校,科学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环保课题调查活动,学生纷纷自立课题开展科学研究活动,有《美丽的香草河》、《护城河在》、《一次性筷子调查报告》等。
二、“四种方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在选好课题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建立课题探究小组,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提出的课题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推测,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依据方案落实小组成员各自的职责和任务,提醒学生有关安全注意事项,并强调做好有关科学实践活动的记录。根据小学生实际,我们开展的科学实践活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收集资料法。资料的来源很多,有书籍的、生活中的、网络的等等。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应用资料。例如,学生围绕“丹阳水资源调查”这个课题,他们针对丹阳市降雨量和家庭用水情况,设计了表格,通过观察和走访等获取资料。
2.参观访问法。这种方法打破课堂限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优势,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例如,学习“养蚕”一课后,学生确立了“丹阳养蚕情况调查活动”课题,他们通过参观养蚕户,采访农技人员等,了解提高蚕品质及预防蚕病等科学养蚕方法,并提出自己的一些设想,与养殖员、农技人员交流。
3.观察实验法。这是学生最喜欢、也是最能体现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活动,学生围绕探究主题,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认真观察实验,进行探究。例如,一个学生为了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想了许多办法观察蚂蚁,有强迫法、引诱法等,多角度了解蚂蚁,并且坚持观察了半年,记录了大量的文字资料。居室内空气质量调查活动组的学生为了了解空气污染的害处,采用植物对比实验法和人体体验法等获取第一手资料。
4.尝试实践操作法。小学科学常见的实践活动是观察与实验,但学生尝试性操作也是实践。《丹阳护城河的污染及处理》课题组的学生,为了解决污水问题,提出植物治污的设想,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养殖水葫芦治污实践活动。
三、“五条途径”――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1.利用课堂鼓励学生参与。在科学三上教学中有“植物的一生”和“动物的生命周期”两单元。我们结合课堂教学,鼓励全体学生开展养蚕和养凤仙花活动,并将养殖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写出观察日记。例如,张丹妮同学在日记中写到:“蚕宝宝的“脖子”上有一个‘( )’的标记,就像数学里面学的小括号,难道蚕宝宝也要学数学?这个“( )”形的标记到底有什么用啊?” 又如史珊珊同学在日记里写到:“今天,我正在为凤仙花浇水,突然,我的脑海中跳出了一个问题:芽叶与真叶有什么不同?于是,我拿起放大镜,寻找着答案。从形状上看,芽叶是圆形的,而真叶是椭圆形的,而且一边有点尖尖的;从颜色上看,芽叶是淡绿色的,而真叶是绿色的;从外表上看,真叶的叶脉清晰一点,而且边是齿形的;从大小上看,真叶比芽叶大;从厚薄上看,芽叶摸过去厚一点,而真叶有点薄,我都不敢太用力了。”
2.利用假期号召学生参与。我们在2007年暑假和2008年寒假分别向学生分发《开展小学科学小课题研究比赛》的通知,要求学生从自身的真实的生活入手,做生活的有心人,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如四(2)班同学利用暑期组成课题小组,分工合作,制定调查计划,拟订调查问卷,进行采访,完成了《小学生的暑假生活调查报告》。在调查报告中他们向家长、老师提出建议:“你们应该使孩子的暑假劳逸结合,选择补习班也要考虑孩子们的兴趣和爱好,使其快乐学习。家长也应该多陪陪孩子,比如和孩子一起看看书、给孩子讲讲故事、和孩子玩玩游戏等等。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安排一定的时间陪孩子们出去旅游,使孩子们能够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
3.利用第二课堂精心指导。在每周星期二下午第二节课后,我们组织部分学生进行专门辅导,并指导他们写出了《君子兰怎么了》、《为什么蚂蚁不会迷路》、《水域的污染和保护》等文章。在《为什么蚂蚁不会迷路》中,黄凯同学抓住蚂蚁的特性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并和同学一起寻找资料,得出科学的结论。
4.利用多种载体激励学生参与。在“黑板报”、“学习园地”、“宣传橱窗”中开辟“科学栏目”,在栏目的前言中我们就写道:“同学们,你是不是把写科学小论文看得很神秘,认为写论文是科学工作者的事,那你就错了!我们不仅能写,而且可以写出质量较高的论文来。写科学小论文虽然是一件很艰辛的工作,却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我们以此鼓励学生多投稿。在“小小探索者”版块,我们就刊登了《为什么蚂蚁不会迷路》、《文竹为什么会快速产生枯叶》、《海水是咸的,海鱼为什么不是咸的》等文章。此外,我们还把学生的一些小课题研究报告推荐到其他教育刊物。
5.建立小课题研究的奖励机制。在科学评价的基础上,每学期我校都对小课题研究活动进行表彰奖励。评出研究活动先进个人和先进群体(课题小组),评出优秀研究论文、研究报告和其他形式的研究成果,进行表彰奖励,并记入教师工作考核和班级工作考核档案中。
水资源调查报告 篇七
[关键词] 科技查新 查新合作 区域合作 协调发展
科技查新工作在我国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随着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对科学研究和科研成果的科学化管理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深层次的情报咨询工作。科技查新制度建立20余年来,科技查新工作为科技立项、成果鉴定以及评奖等方面提供了客观的依据,有力地推进了科技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在科研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1世纪第一个10年已经过去,我国国家实力明显提升,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技术创新不断涌现,这使得高校和社会对查新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而每一个查新站的信息资源、技术和能力却都是有限的,没有哪一个查新站能够独自满足所有用户的所有查新需求。同时,查新站又分属不同系统管理,处于“条块分割”状态,同一区域查新站的发展也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区域差异让平等的用户在查新资源面前无法实现平等。当前,区域合作已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政策导向,作为区域文化、科研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科技查新站,如何实现查新站之间的长期有效合作已引起同行的关注和重视。
目前,合作在图书馆的各项业务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4],但科技查新领域的合作鲜有报道。最近,罗凌云[5]提出了教育部查新站存在地区分布不平衡的现象,考虑在查新站集中与缺乏地区之间开展查新合作。但由于地域原因,难以保持一致行动,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技查新站之间的合作。本文以促进科技查新事业发展为目标,以区域为单位,挑选专业对口、距离近的查新机构,提出建立区域科技查新站的管理、项目互审、项目调剂、专家咨询、文献资源的合作机制,以应对查新高峰,加强交流互动,实现科技查新机构的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
1 科技查新机构现状
1.1 查新机构数量明显不足
科技查新是我国科技决策科学化的一个有效支持系统。从总体上来看,查新站具有面向全国、突出学科行业的特点。但是,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科技项目的资助力度,高校、科研院所、公司企业的科研项目数量非常大,包括教育部的博士学科点基金、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以及各层次的报奖、成果鉴定等。这些基金的申请与结题,都离不开查新报告作为其项目评定的客观依据。从近几年的情况看(见表1),查新需求呈明显上升趋势。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完成查新报告总数量由2006年的11 088件,增加到2009年的27 041件。平均每所查新站完成数量由2006年的258件增加到2009年的404件。
从表2的统计情况看,在2009年教育部查新站全部查新报告中,服务校内的查新报告数量占45.3%,服务校外即社会的查新报告数量占54.7%。在服务校外的查新报告中,其中很大一部分为其他高校委托查新。查新报告数量在800件以上的查新站有4所:浙江大学、江南大学、江苏大学和东南大学。根据调查,科技查新机构每年的查新高峰的工作量在增多,查新高峰期间,多数查新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突击完成100多件查新报告,平均每天工作12小时,还要保证数量和质量,压力非常大。因此,就目前查新站的数量而言,是不能为当地科研提供满意服务的,且科技查新工作压力日益增大。
1.2 科技查新机构各自为政
长期以来,大多数查新机构各自独立,只注重自己的发展,相互交流少,没有形成一个与其他查新机构协调共进的良好氛围。查新机构的各自为政、缺乏协调造成了不同查新机构之间的查新报告格式、完成时间、收费情况都存在很大差异,即使是教育部的各查新站,其报告格式也都不一样。2009年6月,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制定了《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查新报告撰写规范(试行稿)》,高校查新机构的报告格式才稍有统一。而其他高校图书馆的非教育部科技查新机构则陷入了无人监管的状态,科技查新质量令人堪忧。
1.3 查新站人员水平有待提高
高校查新机构起步较晚,大多数高校图书馆从近几年才开始从事查新工作,查新人员主要由本馆馆员组成,专业知识背景单一,缺乏专业的认识能力,难以准确把握检索关键词和检索策略,对外文专业术语和名词的理解更是困难;尽管也有各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加入到查新队伍,但他们比较年轻,知识积累还不足,也有待增加查新经验。况且,如今学科交叉现象越来越普遍,新学科在不断出现,这也给查新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查新机构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查新队伍的素质,确保查新工作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1.4 信息资源分布不均衡
一般来讲,地区各高校设置的学科和专业广泛且不尽相同,因而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各有侧重。目前,各高校在文献资源购置上是各自为政,自买自用。各高校只保证满足自身的文献资源建设,如保证学科特色、专业特色和固有的特色等。同时,近年来,电子资源在文献保障和各馆的馆藏结构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购买电子资源少则花费几百万元,动辄上千万元。因此各馆电子资源的引进原则一般是首先保证本校重点学科的需要,而对非重点学科的电子资源,由于经费原因通常只能“望库兴叹”了。对于科技查新工作来讲,查新课题来源广泛,包括理学、工学、医学、农学等各个方面,如果本校文献资源单一,就不能很好地为查新客户提供服务。规模较大的图书馆馆藏资源相对丰富,工作人员学科背景多样化,接受专题查新的工作量更大。妥善解决文献资源不均衡问题,才能使每个查新站的利益达到最大化。
2 建立区域科技查新站合作机制的必要性
2.1 科技查新供求平衡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增加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投入,给科技查新市场带来了无限生机。目前,查新站不仅服务于高校,而且面向社会,步入了市场竞争行列。各查新站都承受着上半年3-4月或5-6月,下半年9-10月或11-12月的查新高峰期,在这个时期科技查新呈现的特点是:项目数量多,时间短,学科范围广(化工、材料、冶金、机械、信息、管理、电子等学科)。如何保质保量保时地完成查新报告就成为高校查新站关注的热点。在每个查新站查新人员数量和专业一定,数据库资源一定的前提下,各查新机构之间要加强协作,缓解查新压力。
2.2 区域用户均衡受益的需要
科技查新信息咨询工作的目的是为用户提供充分的服务,用户也在获取和利用信息中不断受益。信息资源面前人人平等,因此,区域查新站均衡协调发展强调区域信息用户的均衡受益。目前,我国用户在信息资源面前体现出明显的受益非均衡性。以北京市为例,北京高校数量达98所,而教育部查新站仅有8所。同一区域内查新用户的人均资源占有率相去甚远,用户受益明显不均。区域信息用户的均衡受益就是让用户能够共享全区域范围内的所有信息资源,能够享受全区域范围内的所有信息服务项目,体现信息资源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这不仅需要教育部查新站之间加强合作,更要加强教育部查新站与其他查新站之间的大力合作,实现区域用户均衡受益。
2.3 提高科技查新整体能力水平的需要
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科技查新工作起步相对较晚。2003 年, 国家教育部通过严格审查产生了首批综合性查新机构 11家, 2004 年 5 月教育部开办高校科技查新培训班。经过数年的发展,我国高校图书馆科技查新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规模不断扩大的阶段。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高校科技查新站还是查新界的一个新兵。目前教育部新批准的查新站,由于批准时间较短,其相关查新制度、人员队伍等建设不如第一、二批成熟,其他没有教育部查新资质的查新站更是如此。查新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查新机构的查新人员参加培训获得查新资格证的比例偏低。即使各高校查新站每年都派查新人员参加教育部的查新培训班,但由于培训时间较短,查新人员能力的提高非常有限,可见查新人员的水平还有待提高。区域查新机构之间的交流、互动与合作,可以增强自身的信息获取能力,直接、有效地提高查新人员的查新水平,在各自行业产生更大的效率。
2.4 实现区域科技查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需要
配置完善的查新文献资源是保证科技查新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单位自建数据库的私有性,任何一个查新机构都不可能购买所有领域的检索资源, 使得有些查新项目需要借助于其他单位的特色资源进行补充检索,这就需要查新机构之间进行合作,以有效地整合各查新站的文献信息资源,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 实现查新站间的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丰富文献资源和资源互补。
3 建立区域科技查新站合作机制的可行性
3.1 区域查新站的合作拥有地理优势
图书馆行业条块分割的现状导致区域内各类查新站发展的非均衡性,然而,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图书馆科技查新机构的协作有地理位置上的优势,由于地理位置相近,地缘关系强,往往具有相同的社会组织和政治文化背景,具有相同的需求和共性问题,且由于地理位置较近,在合作中信息沟通方便,有空间近邻效应,实现区域查新站均衡发展非常现实可行。
3.2 先进的网络设施为实现科技查新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技术保障
在高校和科研单位中,图书馆通常是自动化、网络化建设走在前面的机构。近年来, 信息和网络技术取得的进展使得各高校图书馆网络配置和性能在逐年提高。此外,在同一个地区,网络连接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优势。网络技术(如网格技术、虚拟数字图书馆技术、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等)的不断发展,增加了利用同一平台进行合作的可能性,为查新站跨系统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3 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合作提供了服务基础
各个图书馆由于历史发展不同,学科专业各异,服务范围有别,在信息资源的内容和种类方面必然有一定的差异。电子资源拥有量最大的图书馆有几百个数据库,少的也有几十个不等,学科范围覆盖文理工农医各方面,在学科领域上形成了有效的互补。基于这种情况,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馆际合作可以通过组织与协调,将区域内特色的、珍贵的文献进行整合,将同类资源中不全面的变得更加全面,将散见各处的特色文献形成合力。
3.4 有共同的合作愿望
经济全球化打破了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壁垒,图书馆间的联手合作成为形势发展之必然,科技查新也不例外。配置完善的查新文献资源、拥有高素质的查新人员和经验丰富的咨询专家是科技查新质量的重要保证。但任何一个查新机构都不可能购买各个领域的检索资源, 也没有一个查新机构能配齐掌握检索技能的各门专业人才和专业全面的咨询专家。各查新机构普遍感到依靠自身经济实力和人才力量难以适应各种学科、专业科技查新服务的需要,更不能为各种科研项目和专业技术创新提供高附加值、高知识含量的相关咨询服务,而合作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不足。
3.5 有很好的合作基础
国内外图书馆的跨系统合作具有许多成功的典范,例如国外的oclc (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国内的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和balis(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等合作组织从传统的合作藏书建设、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向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联合编目、联合采购、联机检索、网络协作参考咨询等合作业务不断拓展。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跨系统合作的影响力正在日益扩大,查新合作也成为大势所趋。
4 建立区域查新站的合作机制
4.1 建立区域查新站管理合作模式
我国现行的查新站管理体制基本上同图书馆的管理体制一样,属于“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缺乏总体上的统筹规划和分工协调。普遍存在查新报告标准不统一、查新资源重复开发、查新和查新审核效率低下等问题。虽然我国设有不少图书馆学会和工作委员会,但由于它们没有统一协调运作图书馆和查新站大政方针的自,因而能真正发挥作用的不多。然而,要使查新合作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必须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机制。站际合作与资源共享的成功要素之一是领导部门的重视,没有上级的督促检查,合作可能是一盘散沙,资源共享也就无从谈起。其中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法规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应该成立专门的协调机构。资源共享是一个需要多个查新站合作的系统工程,为了协调不同查新站之间的利益和职责,政府需要出面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规范各个查新站的行为,形成良好的政策环境,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这种管理机制应该是多层次的,包括决策机制、参谋机制及监督约束机制。具体是由国家主管部门研究、出台科技查新站之间协作的指导性意见,为跨系统长期合作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以确保各方利益不受侵害,切实实现查新站的区域管理合作机制。
4.2 建立查新项目合作模式
为查新项目出具的查新报告由查新员和审核员共同来完成。目前,查新员完成报告初稿后,一般都由本查新站的审核员进行审核,由于审核员与查新员在同一个查新站,难免碍于情面,对查新员的审核流于形式。这样,查新报告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如果采取查新站之间相互合作的审核机制,以上问题就会大大减少――审核员能更客观地对其他查新站的查新报告进行严格审核,公正地给出查新报告的审核意见,其他查新站的查新员也会认真地对待审核出来的问题。这样才能非常有效地提高查新报告的质量,同时也能有效提高查新员的查新水平。
4.3 建立查新项目调剂合作模式
查新项目逐年增多,而且专业庞杂,理、工、农、医每个方面都有。到了查新高峰期,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距离查新用户近的查新单位,客户门庭若市。如果查新站之间有良好的查新项目调剂合作模式,那么,其他查新用户少的查新单位就可以很好地分担用户多的查新站的工作压力,同时也可以很好地满足每个查新用户的需求。另一方面,每个查新单位都不可能配齐所有专业的查新员,每个查新人员也不可能各个方面的知识都掌握。不同查新站查新项目的调剂,可使各查新机构受理项目时面向对口专业的用户,扬长避短,实现人才资源优化使用。这些查新人员相互间取长补短、学科专业间相互协助,可大大提升整体的查新服务能力。
4.4 建立查新专家联合数字咨询服务模式
高校查新机构起步较晚,查新人员比较年轻,专业知识不足,查新经验有待增加。几乎所有查新人员都面临“隔行如隔山”的困境,尤其是在做国外的查新项目时,查新人员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建立共享专家咨询系统是对查新报告质量把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查新咨询专家既能针对查新过程疑难点出谋划策,也能对查新报告所做的新颖性认定作出较全面的评判。查新联合数字咨询模式对查新站的发展将起到很大的作用。专家咨询模式是指在分布式的网络咨询环境中,查新员通过联合咨询组织的统一用户界面提问,提问依据一定的原则分配给成员馆(专家)进行解答。各查新员之间或查新员与专家之间可以进行文字、音频、视频等实时交互。
4.5 建立查新资源合作模式
为了满足查新所要求的查全率和查准率,查新机构必须拥有相应的能满足查新需求的查新资源。但任何一个查新机构都不能购买各个领域的检索资源,通常,具有专业特色的高校图书馆,多年来始终是围绕着本校的专业特点建设特色文献资源,因此,单个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不能满足所有专业的查新需求。查新资源合作可以有效地整合各成员馆现有的查新资源,发挥每个图书馆的优势,并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实现查新资源的均衡配置。
5 区域科技查新服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建议
5.1 观念方面
目前,科技查新的合作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些查新站的工作人员观念保守,不愿意与他人交流并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害怕自己的成果被他人利用。在合作中,共享的概念仍较多地停留在文献资源方面,对人力资源共享缺乏认知,严重阻碍了科技查新的合作。因而,我们在理念上要强化对人力资源合作共享的认识,在实践中要重视人力资源共建共享活动,充分认识加强人力资源合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5.2 利益分配方面
高效的驱动和运作机制是科技查新合作由理论走向实践并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而驱动和运作的核心机制则是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利益是制约查新资源共享尤其是人力资源共享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源共享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各查新站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可以根据价值创造与贡献方面的不同,对利益进行合理分配。如何协调各查新站之间利益分配与成本分担、效益与公平问题直接决定了查新人力资源共享的进程。应该维护合作体利益至上的原则,合作体整体利益有时会与成员的个体利益发生冲突,如果过分强调个体利益,则可能导致成员之间的矛盾冲突。这时,各成员应当把整体的共同利益放在本查新站利益之上加以考虑,因为成员从合作体得到的利益是仅靠个体查新站的努力难以实现的。
5.3评估方面
区域查新站应进行科学的长效评估,制定关于评估查新合作咨询的规范或准则,并依据评估标准对实施查新合作的单位和查新员定期进行各类专门项目的评估检查,对所有查新员的各类服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结果应与等级评定、奖励等联系起来。
5.4知识产权保护方面
区域查新合作会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包括用户隐私权问题和文献传递过程中的尊龙凯时ag旗舰的版权问题,因此应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研究:①要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防止个人信息被窃取、泄漏;②要制定联合参考咨询的知识产权保护协议,各成员在数据库采购时要在协议中增加有关文献传递的内容,如允许向其他成员馆传递文献,但避免大批量下载传递某一种文献的行为。
6 结 语
区域合作机制是区域查新站协调发展战略的制度保障。健全合作机制,是实现查新站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区域内各查新站在人力、技术、资源等方面存在差异和不均衡,根据各自的优势分别对各自的内部资源进行重新整合,然后再在查新站之间通过各种资源共享和资源互换来达到合作效果。加强区域查新站各层面的相互合作,能够打破行政分割的局限,实现资源的优化和高效配置,节约成本,提高整体运行效率,实现各方优势互补,向区域协调和均衡迈进,使各地区科技查新机构形成多站并存、互促互荣、集群发展的市场化格局,达到科技查新机构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岗。宁夏公共信息资源区域协作联盟的建设构想。图书馆研究与实践,2009(11):73-77.
[2] 张永明。浅谈图书馆馆际合作与资源共享。中山大学学报,2010,27(4):48-49.
[3] 李晓萍。网络时代跨系统的图书馆馆际合作研究。图书馆建设,2009(9):20-23.
[4] 于湖滨,张军。对新形势下馆际合作若干问题的探讨。图书馆研究与实践,2003(2):12-14.
[5] 罗凌云。科技查新中的馆际合作模式研究。图书馆学研究,2010(2):62-64.
[作者简介]孙秀良,男,1981年生,馆员,博士,15篇。
水资源调查报告 篇八
>> 浅谈山阳野生中药材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关于宁蒗县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的思考 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榆林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建议 怎样贮存中药材种子 地热资源的特点与可持续开发利用 明确中药材种植现状 提高中药材种植质量 关于中药材质量问题的思考 关于我国海洋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法律对策研究 聊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可持续利用探讨 关于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几点思考 关于须弥山石窟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几点思考 中药材网络销售的思考与探讨 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综合评价方法 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合理利用的几点探索 关于最优化开发利用陕西省中药资源几点建议 无公害中药材种植现状与发展对策 德化县林区林下中药材种植优势与发展对策 关于开发利用陕北水力资源的思考 关于加强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4] 张忠田。山东农大建成千余亩中药材示范基地[j].中国中医药报, 2011-08-22(4).
[5] 新华社。云南建成世界上最齐全的重楼种质资源库[n].中国中医药报,2014-09-25(3).
[6] 郭丁丁,张潞,朱秀峰。中药连翘种质资源调查报告[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0):2601-2603.
[7] 侯嘉。不同产地川芎种质资源的品质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7.
[8] 王晨,李佳,张永清。丹参种质资源与优良品种选育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中药,2012,14(4):37-41.
[9] 魏建和。中药材新品种选育研究现状、特点及策略探讨[j].中国现代中药,2011,13(9):3-8.
[10] 韦永诚,郑本家,韦宏。广西药用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的问题及对策研究[c]//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濒危野生物种保护战略研究(分报告集),2003:154-178.
[11] 河北省遵化市魏进河林场国家板栗良种基地。河北省遵化市魏进河林场国家板栗良种基地建设进展顺利[eb/ol].[2013-12-16]..
[12] 张超良,郑本家。广西中草药资源利用概况[c]//《广西中草药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及实施方案的研究》课题组。广西中草药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及实施方案的研究,2000:64-65.
[13] 韦永诚。关于中药创新方法的战略思考[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8,15(8):4-6.
水资源调查报告 篇九
【关键词】土地管理;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评价;
前言
土地管理中的土地资源调查大致可以分为土地条件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两种。土地条件调查又可以分为以土地的土壤、植被、地貌、气象、水文和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为主要对象的土地质量调查和以土地投入产出、收益、交通、位置和社会经济条件为主要对象的土地经济因素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主要按土地利用分类,以调查各类用地的分布、面积和利用状况为主要内容。
土地管理中土地资源评价是在继土地资源调查,解决了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和分布之后,进而解决土地资源的质量问题。一个地区的土地资源的总量水平不仅取决于该地区的土地资源数量,而且还取决于它所拥有的土地资源的质量。通过土地资源评价,可以确定土地资源的潜力水平、土地资源的适宜性及其所能承载的数量等。
1土地管理中土地资源调查的流程及其目的
1.1土地资源调查的流程。土地资源调查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具有严格的工作程序和方法。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准备工作、外业调查、内业工作、检查验收等。
1.2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进行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是国家为了系统掌握不同立地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类型、质量、分布情况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性工作,是土地资源利用、评价、开发、整理、保护等工作的一项前期工作。土地资源调查就是运用土地资源学知识,借助测绘制图等手段,查清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它们之间发生的规律和相互关系,为综合农业区划、区域土地资源评价、国民经济发展长远规划,以及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服务。
2 土地管理中土地资源调查的类型
2.1土地条件调查。土地条件调查是对土地的自然与经济属性的影响要素进行的调查,包括土壤、植被、地貌、地形、气象、水文和水文地质,以及对土地的投入、产出、交通、区位等土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进行的调查。目的是摸清土地分布的地学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土地的质量分布等,以满足土地评价、估价及土地利用规划等土地管理业务对土地质量指标的要求。也称土地要素调查。主要包括两方面的调查:一是土地自然条件,二是社会经济条件调查。主要有土地的位置调查、气候要素调查、地形与地貌要素的调查、水资源调查、土壤资源调查、生物要素调查、土地类型调查、社会经济资料调查等内容。
2.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按行政范围分为全国、省(市、自治区)、县(自治州,自治县)三级。县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一般以县为单位进行。调查的基本方法是:利用大、中比例尺地形图或航片、影像地图,通过外业补测或调绘,将变化的地物界线转绘到地形图或影像地图上,勾绘出土地所有单位和使用单位的界线,并以修绘后的地图作为底图,量算出各类土地面积。同时,将土地面积量算的成果,以乡(或村)为单位,由下而上逐级汇总出各级行政管辖单位的土地总面积及各类土地面积。(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程序。①准备阶段。包括图纸资料的收集、仪器准备和人员组织等。其中准备底图和弄清现有图纸的利用价值是准备工作的关键。②外业阶段。主要工作项目包括现场踏勘,航片判读,调绘或地形图补测,如标绘各级行政及土地使用单位以及各种土地类型的界线,修正变化的地物界线、实地丈量线状地物(道路、渠道)的宽度,以及收集、了解近年来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等。调绘或补测工作应符合规程的精度要求。③内业阶段。主要是将外业补测或航片调绘的内容转绘到工作底图上、根据底图量算面积、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编写土地资源调查报告等。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仪器法、交会法、辐射网络法、方格法等转绘方法,按一定的技术要求把航片的调绘成果转绘到地形图上。量算面积的工作,在转绘好的分幅底图上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图按行政区编绘,要能正确反映开展土地调查地区的各类土地的数量和分布,以及行政区划和主要土地使用单位的界线。各类用地要用相应规定的图式、注记表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主要成果有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面积统计表和土地调查报告等。
3 土地管理中的土地资源评价
3.1土地资源评价的分类。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土地的自然评价。土地的自然评价包括:(1)土地潜力评价。潜力评价是土地用于一定方式或在使用一定管理实践方面的潜在能力。土地潜力评价是对于一个实际的地块或一个评价单元的评价,主要以土地自然属性的限制性作为依据,限制性是指对利用潜力施加不利影响的土地性质。土地潜力评价目前主要以美国土地潜力评价系统为代表。该系统分土地潜力级、土地潜力亚级和土地潜力单元三级;(2)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是评价土地对特定利用类型的适宜性的过程,是以对特定利用类型的适宜性为依据进行评价、分类和表述的。土地利用的适宜性与限制性是土地利用过程中正反两个方面。土地适宜性评价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出版的《土地评价纲要》最具有代表性。fao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分四级,即土地适宜性纲、土地适宜性级、土地适宜性亚级、土地适宜性单元;二是土地经济评价。土地经济评价是运用经济指标对使用价值或价值进行评定,即依据土地经济条件评定出土地的等级或价格,或通过对土地投入和产出分析,比较不同土地利用的投入与效益,决定土地利用经济可行性,从经济效益方面确定土地的适宜性。
3.2土地资源评价的依据。土地资源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土地资源生产力的高低,但这个生产力又多是通过土地资源的适宜性和限制性间接表现出来的。(1)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土地生产力即土地的生物能力,它是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也是土地资源评价的主要依据;(2)土地的适宜性。土地资源的适宜性就是指土地资源在一定条件下对发展某项生产或作为某种用途所提供的生态环境的适宜程度,这既与土地利用方式有关,又直接决定于生物的特点、更替及产量等。土地资源的适宜性一般又可以分为多宜性、双宜性、单宜性和暂不适宜等几种,且多是针对农林牧利用而言;(3)土地资源的限制性。土地资源的限制性又称土地资源的局限性,它是与适宜性相对而言存在的,是限制土地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发挥潜力的障碍因素。
结束语
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范围内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土地资源日趋紧缺,因此加强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是我国城市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周步国。务实创新,开创国土工作新局面[j].金山,2011(7)
[2]曹明德,黄东东。论土地资源生态补偿[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7(3)
[3]尹胜哲等。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推进节约集约用地[j].科技致富向导。2011(13)
水资源调查报告 篇十
水资源的状况,或者说水资源对环境的承载力可以用两个方面的指标来反映。一是水量状况,二是水质状况。通过调查了解,我区的水资源状况是这样的:水资源总量、水质状况总体均呈下降趋势。
1.水资源总量年均趋少
2.饮用水源地单一,缺乏饮水安全保障
城区饮用水源主要靠索溪水库保障,这种单一的供水水源模式为饮水安全埋下隐患,一旦发生不可预见的水源安全事故,城区供水将完全中断,带来严重后果。因此,有必要考虑筹建后备水源建设问题。
3.水质状况总体呈下降趋势
根据已进行过的水质检测情况表明,我区水质状况总体呈下降趋势。水污染的来源主要是生活污染,不仅地表水如此,局部地区浅层地下水也是一样,如军地坪城区,通过水样分析,其大肠菌群数量至少要超过国家饮用水标准100倍以上。水体受到污染,直接影响到河道生命健康,破坏水生态环境。具体反应到索溪河,造成的是河床中的石头变黑,藻类等水生生物滋长,严重影响河道的容貌。
二、形成原因
(一)水资源总量减少缘由
1.降雨量减少
2.城镇用水多元化,用水量急剧上升
3.水环境的维护未完全到位,水资源无序开发,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由于我区建区较晚,城市供水基础设施未跟上,早期所建宾馆酒店基本上都是自辟水源,其中大部分是凿井取水。抽取地下水不仅取水方便(一般都在宾馆酒店院内),而且取水成本低廉,因而各大小宾馆竟相凿井取水,至2000年仅办过证的就达52家。肆意取水不仅造成供用水秩序混乱、用水安全得不到保障,也造成了水资源的大量浪费,直接导致了水资源的短缺。经调查,到2000年,部分水井因地下水超采已无法取到水。索溪河也因军地坪城区过量抽取地下水而径流量锐减。张家界森林公园的地下水超采,可以说也是造成金鞭溪上游生态用水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2000年,地下取水引起了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并于同年出台了《禁止擅自取用地表地下水的通知》,区水务局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陆续封停了近40家取水单位。但受利益驱动,私采地下水屡禁不止,特别是2003年干旱以来,地下取水呈愈演愈烈之势。仅森林公园就有16家单位无证取水,其中地下水9家,地表水7家,总取水量近30万m3/年。可以想见,如再不采取有效措施,有效保护水资源,核心景区特别是金鞭溪,一遇干旱性天气则无充足水源,则何以成景,以何赏景。
(二)水质变差缘由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10篇《水资源调查报告》,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